Nikon 在今年一月發佈了第一顆給無反 Z 系列專用的變焦長鏡頭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作為一顆長焦段變焦的新標準,Nikon 將這顆鏡頭放在 S-Line 系列裡,說明了原廠對這顆鏡頭的定位與期望。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之後,筆者認為這顆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是使用 Z 系列相機的攝影用家絕對要擁有的一顆鏡頭!
在這次新推出的鏡頭上,筆者看到了很多原廠對於這顆新世代 Z 接環的想法以及堅持。最大的重點,便是細節上的提升。在與 Z7 搭配時,畫面的細緻度會讓人想要將每張畫面都放到最大來觀看拍下了什麼細節。就像 Nikon 美國網頁上寫的一樣,會讓人癡迷於各種細節,且毫不妥協的變焦鏡頭。
在文章正式開始前,讓我們先看看棚拍樣本。〈 為了有效測試鏡頭解像力與細節表現,相片皆使用 Z7 來做拍攝 〉
一、鏡頭介紹
二、機械性能
三、光學性能
四、實際使用觀感
五、結論
鏡頭介紹
而這顆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更是 Nikon 為了 Z 系列全幅相機所重新設計的一顆望遠鏡頭,讓我們從以下圖片開始:
一、[ SR ] + [ ARN ] + [ FL ] + [ ED ] + [ N ] + [ AS ] + [ SIC ] ~ 更優異的光學表現。
二、[ STM ] + [ E ] +[ VR ] ~ 優異的機械性能,同時對錄影方面進行優化。
三、[ FLC ] + [ IF ] ~ 使用者觀感優化。
機械性能
- VR 防手震
另外,由於現有的各廠牌相機,已經都來到四千萬以上等級的像素,因此這些問題將會更為嚴苛。這次 Nikon 將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的 VR 防手震性能,提升到 5.5 檔〈 搭配 Z6 / Z7 〉。相當於原本 1/8 秒的快門速度,提升到約 1/350 秒的速度。
在第一次使用這顆鏡頭的一瞬間,筆者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當下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從觀景窗看出去的感覺,畫面像是被黏住一樣,竟然完全不會動。在以往使用小黑七時,雖然也有達到 5 檔的效果,但是跟這次感覺完全不一樣。不知是否是因為機身內置 VR 與鏡頭內置 VR 相乘所達到的效果?
關於 VR 防手震這部分,其實有一點需要特別提出來說。以往對於安全快門的想法,大約都是快門速度只要大於 [ 1/焦距 ] 就好。等於 200mm 時,安全快門只要高於 1/200 就好。但是由於每個人在按快門與手持時的穩定度並不相同,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可接受的 ISO 範圍內,盡可能地拉高快門速度。這會是提升畫質與銳利度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使用較高畫素的相機時,這部分更是嚴苛。
另外,在原廠的建議規範裡有提到,除非是使用三腳架並鎖定的狀況,不然如果只使用單腳架以及未鎖定三腳架時。都建議將 VR 做開啟的設定。〈 對於 VR 裝置想更近一步了解的讀者,可以至 NikonTaiwan 的專欄文章裡,筆者有寫一篇關於 VR 裝置相關的文章 〉。
- 最近對焦距離
而這次,Nikon 藉由重新設計這顆鏡頭組成,將最近對焦距離推進到一個業界新標準。〈 在新款的 S-Line 上,採用電子 OLED 取代以往的對焦錶尺,在數字上方顯示的是該焦段的最近對焦距離,數字下方顯示的是當前鏡頭對焦的距離,下面的橫槓會隨著光圈調整做增減,顯示合焦距離 〉。
- 多重對焦系統
- 增加對焦速度。
- 優化的對焦準確度。
- 大幅度減少色相差。
- STM 步進馬達
由於新款的 Z 鏡在鏡頭設計上,都有針對錄影這個需求做大幅度的優化。因此,在錄製影像時的細微觀感便更為重要。另外,使用與以往 SWM 馬達不同的點是,由於結構組成的不同,因此對焦上可以更為準確。
SWM 超音波馬達
優點:扭力大.速度快。
缺點:作動聲音較大.較容易滑焦。
STM 步進馬達
優點:對焦精度更高.在錄影時對焦較滑順.近乎無聲。
缺點:速度較 SWM 慢。
- 呼吸效應
Nikon 在新的 Z 鏡設計上,都有特別針對影片錄製時的問題做優化,非常貼心。
光學性能
- 各級光圈畫質差異
- 鏡頭暗角
這邊筆者想要跟大家說一下,在數位時代後,鏡頭暗角這件事完全是可以忽略的,因為現在軟體後期上完全可以修正這個問題。
當需要檔案直出的狀況下,請開啟機身內建的邊暈控制選項,調整適當的幅度。〈 因此推薦用家們在拍攝時,盡量拍攝 RAW 檔案格式,來保有後期調整上的最大幅度,不論是在色溫、色偏、暗角、色差等狀況 〉。
- 散景表現
在人像拍攝時,拍攝距離較遠,在散景的變化上其實沒有太大差異。以上測試圖是在各焦段最近對焦距離上所拍攝的比較圖,可看出在大光圈下新的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能夠大幅的虛化背景,來處理背景雜亂的問題
- 色相差
在新世代的鏡頭上,越來越強調全開光圈即可用的特性。在以往縮光圈來提高畫質的習慣上要慢慢地做修正。〈 測試時將被測物放到最近對焦距離,藉以放大測試問題) 〉。
實際使用觀感
以往轉接小黑七時,由於需要使用 FTZ 轉接環,因此多了些許重量。雖然 FTZ 僅重 135 克,但是在整體鏡頭與機身的搭配上便十分明顯。
造成差異的並不單純只是重量,而是整體手持時的重心位置。由於不需使用 FTZ 轉接環,因此整體長度下降不少,與 Z6 / Z7 的搭配上,可以感覺整體重心非常平衡,不會特別偏向哪一邊,對於拍攝時的穩定度有很大的加分。
在開啟 VR 裝置後,從觀景窗第一時間看出去的畫面非常的震撼,因為所有的景物就像是黏住了一般。只要不超過太大幅度的晃動,幾乎完全鎖定在畫面內。非常驚人!鏡頭整體的設計維持與小黑七一樣的設計方向,變焦環在前面,而對焦環在後面。這樣的配置下能讓錄影時能有更好的手動對焦操作。
另外比起小黑七,更多增設了一組自訂選單鈕,方便在平面拍攝或是動態錄製時能各自設定更多的自訂選項。這陣子台中天氣不錯,因此筆者便決定將部分測試場合拉到台中拍攝。
市區由於沒有機場的關係,因此高樓林立,非常適合使用 70-200 的長焦段來表現。另外,這次鏡頭的近攝能力,以及散景表現也是這次在拍攝的重點。
以下為一些測試樣本,建議下載下來觀看實際大圖細節表現〈 為了能夠符合實際使用狀況,以下畫面完全使用手持拍攝,不使用三腳架。拍攝 RAW 檔,盡量維持低 ISO,以減少畫質影響。後期輸出僅調整色階以及色溫 〉:
結論
在文章的最後,說說筆者對這顆鏡頭使用下來的一些想法:
目前高像素的趨勢,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以往舊鏡頭在F接環時的優良光學表現,在如此高密度的挑戰下,也漸漸的到達了光學上的瓶頸。〈 目前都是 4~5 千萬的像素密度下,以後也許會有更高? 〉
在無反的浪潮之下,Nikon 大刀闊斧地推出新的 Z 接環。55mm 的卡口大小與 16mm 的法蘭距,就是目前 Nikon 對應新世代浪潮下的最大利器。
對很多人來說,轉接 FTZ 接環使用原有 F 鏡來使用是個不錯的方法。既能使用原有鏡頭。又能享用無反相機所帶來的優勢。
但筆者個人的建議是,要是想徹底解放 Z 接環的優勢。那麼請你捨棄掉這個想法!
原因在於,新的 Z 鏡頭在開發時就是對應到往後一切發展可能性所開發,不論是在高像素密度、光學表現、色差校正、對焦精準度、錄影表現以及其他整體設計等。在以往對畫質的要求下,筆者幾乎都是以定焦鏡來做拍攝。但是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畫質的表現,已經與定焦鏡無分軒輊。在最大光圈時便達到非常優異的畫質,擁有超低色散與絕佳細節。甚至比大部份的定焦鏡表現還強,這點在工作上的影響上非常的巨大。工作流程上的進步,取景上的靈活,免換鏡頭的時間,器材購置成本上的差異。
而在最近對焦距離上的進步,NIKOR Z 70-200mm f/2.8 VR S 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拍攝需求,甚至還超過大部分定焦鏡的最近距離。以往 70-200mm 這類的鏡頭,很少會出現在室內的場合。但是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在最近距離的改良下,在室內要拍攝桌上的咖啡或是精美的小點心都非常方便。在某些時候已經可以當作微距鏡來使用。在散景表現上。以往雖然定焦鏡大光圈景深較淺,但是由於畫質不佳,常常有紫邊或是色相差等問題,為求有較佳畫質,因此也是要縮小 1~2 檔光圈來使用。但是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在全開光圈便可用的狀況下,相對換來更大的實用性。
而且,由於對焦距離的進步,已經超越很多以往定焦鏡的規格,而且近攝時的散景表現,也非常迷人!這次原廠有特別針對對焦速度上做了優化,使用多重對焦系統,進而增進對焦速度。配合機身韌體升級,並且使用機身全時對焦功能,可以達到自動追蹤眼睛、臉部以及寵物眼睛的追焦。另外,在錄影方面,特別針對呼吸效應做了修正。以及配合 STM 步進馬達的使用,在錄影自動對焦時的表現也很亮眼。
對筆者來說,這顆鏡頭幾乎可以應付以往 4~5 個定焦鏡焦段的使用,但是畫質完全不輸以往定焦鏡的品質。甚至在幾個焦段上是完全超越的。全面性的應用,絕佳的細節表現,對動態錄製全面的支援。在如此全面的表現下。筆者非常推薦每個 Z 系列的用家,都該擁有這顆鏡頭!
最後,筆者想提出個問題讓大家了解。對於很多的攝影師而言,使用無反系統上。最大的不適應是在對焦速度以及機身上的反應。關於這點,筆者個人在這邊提出一些看法。
由於兩者在先天設計及架構上的不同,因此會造成最終結果的差異。
- 機身方面
在無反系統方面,對焦系統與感光元件是合併在一起的設計,所有的訊號都是一起經由影像處理器來做輸出。
- 鏡頭方面
無反用鏡頭則是使用 STM 步進馬達。優點是對焦準確度更高,對焦滑順。缺點是速度較慢。但可同時使用在平面拍攝以及動態錄影上。
- 最終結果
在單眼方面,對焦速度以及反應上,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動態錄影時,由於先天結構上的差異,無反在錄影上會更適合。
而在無反方面,對焦精準度,以及對焦範圍會是優勢,而且在錄影的運用上會更佳的適合,但這點是犧牲對焦速度換來的平衡。
在未來的發展下,也許無反系統慢慢能追上單反。但以現階段的市場架構來看,這會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單眼與無反系統架構上的差異,想更近一步了解的讀者,可以至 Nikon Taiwan 的專欄文章裡,作者有寫一篇關於無反所帶來的改變文章,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
因此,在很多以往舊有的觀念上,是需要隨著時間以及器材上的轉換,來做調整以及適應。器材的選擇往往都在天平的兩端,取決於使用者著重在哪個部分以及需要哪個部分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相機。這也是最後筆者希望能傳達的一些觀念。
最後,謝謝大家的觀看。也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文章。
特別感謝
Facebook :棲屋カジカジ
妝髮:Evie Hsu
Facebook :Evie Styling
攝影助理:蘇挹德
筆者簡介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規格表
類型 | Nikon Z 接環 |
格式 | FX/35mm |
焦距 | 70-200 mm |
最大光圈 | f/ 2.8 |
最小光圈 | f/ 22 |
鏡頭結構 | 18 組 21 片 (包含 6 塊 ED 鏡片、2 塊非球面鏡片、1 塊氟鏡片、1 塊 SR 鏡片、附有奈米結晶及 ARNEO 塗層的鏡片,及 1 塊氟塗層前端鏡片) |
畫角 | FX 格式:34° 20’–12° 20′ DX 格式:22° 50’–8° |
對焦系統 | 內部對焦系統 |
最短對焦距離 | 70 mm 變焦位置:0.5 m (1.64 ft) 85 mm 變焦位置:0.63 m (2.07 ft) 105 mm 變焦位置:0.68 m (2.23 ft) 135 mm 變焦位置:0.8 m (2.62 ft) 200 mm 變焦位置:1.0 m (3.28 ft) |
光圈葉片數 | 9 (圓形光圈孔) |
塗層 | 奈米結晶塗層、氟塗層、ARNEO 塗層 |
濾鏡接口大小 | 77 mm (P = 0.75 mm) |
尺寸 | 約 89 mm/3.6 in. 最大直徑 x 220 mm/8.7 in. (由相機鏡頭接環邊緣起計) |
重量 | 約 1440 g (3 lb 2.8 oz) (連三腳架托環);約 1360 g (3 lb) (不連三腳架托環) |
對焦 | 自動、手動 |
隨付配件 | LC-77B 鏡頭蓋 (前蓋)、LF-N1 鏡頭蓋 (後蓋)、HB-92 遮光罩、CL-C3 鏡頭套 |
Nikon 保留權利,可隨時改動本產品的外觀、技術規格與效能,而不另行通知 |